
讀了鄔可晶《古文字中舊釋「散」之字辨析》(《甲骨金文語文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一文,原來「散」盤那個字並非「散」。做了張圖。
散車父系器、四十二年逑鼎乙、五年琱生尊等所見之「㪔」(及从「肉」分化之「散」)之A系字,和五祀衛鼎、「散」盤、齊系兵器等所見「⿰⿱竹月攴」B系字並非一字,但由於「肉」「月」訛、「竹」「艸」訛,形態逐漸相混。
A系字「㪔」表示「芟殺草木而離散之」,引申爲分散、散落、散佈之意。《說文》中意爲「禽獸所食餘」的「㱚(⿰歺肉)」是殘餘之「殘」的派生詞或異體。「散」可能是「㱚」「殘」之古字,散落、殘餘意義相近,聲旁「㪔」兼表意。
B系字「⿰⿱竹月攴」音近閒、柬,猜測方向一爲間隙之「閒」異體,二爲揀擇之「揀」字,暫無定論。西周名臣散宜生之姓,實爲B系之「⿰⿱竹月攴」,與清華簡《良臣》作「柬宜生」相合。「散」盤也應釋爲「『⿰⿱竹月攴』盤」或「柬盤」。齊系兵器「『⿰⿱竹月攴』戈」「『⿰⿱竹月攴』戟」宜讀爲「煉戈」「煉戟」。
另外,四十二年逑鼎乙、五年琱生尊在臨平「不器」展上拍過銘文。五祀衛鼎在陝歷博看過,沒拍清楚。『⿰⿱竹月攴』盤當年去對岸看時沒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