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字」:聚珍長二號在今天
我先從較晚近的部分開始。
「仿宋」的概念在有些技術領域的認識中是模糊的。
這個由不當的叫法導致的稱呼混淆發生得很早。如上海大衆書局《宋體美術字參考字彙》(1954)中把「仿宋體」直接歸在「宋體」一類,儘管其在前言中已經使用了與明朝體風格迥異的仿宋體鉛字。該書中的「長仿宋」風格如下:

一些謄印資料中出現的「仿宋體」也常常與明朝體混爲一談。如上海打字謄印社編《打字謄印》(1981)中説:
【P.51】仿宋體的名稱較多,各地叫法也不一致,有叫作宋體字、方體字、 方形字(或長方形、扁方形)、鋼板體、鐵筆體的。
【P.54】……這些結構基本上與宋體鉛字類似,所以練習時也可參照書本及報刊上的宋體鉛字。
上海打字謄印社編《謄寫、打字、油印》(1965)中的「仿宋體」指稱了兩種字體風格:【P.16】

其中所謂「圓角仿宋體」風格就是謄印中最常見的所謂「仿宋體」,而後一種「圓角仿宋體」造型圓滑,甚至更接近於鑼機的等線圓體字。
從其造型猜測,這類將仿宋體和明朝體混淆的習慣或許來自於繪寫、謄印這類實踐中對書寫速度的要求而造成的字體風格簡化。如廣東省氣象局氣象學校編《單站預報方法(下冊)》:【目錄P.4、正文P.1】


上圖中的字體風格還帶有一些仿宋體的特徵,大體能看出是一種簡化的仿宋體,而全國圖書聯合目錄編輯組《解放前中文報紙聯合目錄草目》(1967)中的風格則完全平直化、幾何化:

這就無怪他們將仿宋體和明朝體混淆了——工業化風格的仿宋體,的確跟明朝體差不了多少。這或許能與明朝刻書相暗合。
上述錯誤認識雖然影響很大,但畢竟也有一些使用真的「仿宋體」繪寫的資料,並不是廣泛的現象。
工程製圖中的仿宋體跟明朝體完全區分開之後的風格是模仿鉛活字的。如徐錦華《仿宋字結構與書法》(1982)中的仿宋字,好似聚珍與華豐的混合:【P.55,夜煞之樂藏書】

其中影響力最廣、「一統江湖」的,當屬史雲鵬的《鋼筆仿宋字技法》(1992)及其增訂版《鋼筆仿宋字書寫指南》(2004)。如後者扉頁的「作者簡介」所言 :
(史雲鵬的)仿宋字作品剛勁挺拔,清秀俊美,既繼承了「聚珍仿宋」的古樸風韻,又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深受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工科院校師生的喜愛,在硬筆書法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從書中的內容來看,史雲鵬仿宋是聚珍二號長體的「精神續作」。其例字聚珍味兒十足,試看:【左聚珍長二號字樣,右《指南》P.85】

書中還有七張毛主席詩詞的示範作品:觀察其字體風格和排版佈局,基本上可以肯定爲 hulenkius 此處聚珍仿宋二號長體排印的《毛主席詩詞》的臨摹。請見:【左《詩詞》P.45,右《指南》P.129】

聚珍仿宋二號長體在橫掃了民國出版界之後,又以史雲鵬仿宋的形式橫掃了新中國的工程繪圖領域,有如「海外孤忠」。機械和建築行業的同志們,欣欣然沐浴春風而尚未自知。
上世紀末以來,電腦繪圖技術興起,手寫仿宋字又如當年謄印字一般逐漸淡出。古來萬事東流水。
史雲鵬風格仿宋字注重筆畫的造型美觀,爲此細緻地繪製了行筆軌跡示意圖,就好像現代的楷書書法教程一樣:【P.12】

這種做法使得學寫仿宋體的一些同志有了誤解,把這種起收筆的動作跟毛筆書法上的「瘦金體」牽扯上聯繫,認爲仿宋體是瘦金體風格延續,這是不正確的。通過上文的對比,不難看出,史雲鵬硬筆仿宋字本於聚珍仿宋二號長體,而聚珍仿宋又本於宋刻歐楷風格——歸根結底,這是唐楷和書刻出版結合的產物,與瘦金體並無直接關係。他們的相似之處只是起收筆時習慣用花哨的動作來造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