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貼】測試測試
emoji bad
測試々々
- 已編輯
測試。
簡文云「忠信」「天地」,古書中「配天地」一類的話習見。例如:
《禮記・中庸》:「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妃」「圮」不見於古文字,[1] 「配」字在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則確定無疑是从「卩」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晚期金文中,「配」字已有將所从的「卩」寫作上端填實形的,跟其它字中常見的「卩」旁明顯不同。例如:
拍敦(《殷周金文集成》9.4644)
配兒鉤鑃(《殷周金文集成》2.427.1)
上舉兩形「配」字的右半,同上文討論的「」和「肥」右半所从非常接近。
黃說將此字隸定作「𬽢」,在字形方面確實極爲有據。楚文字中常見的作偏旁的「㔾」,跟此字右半形除去末筆後餘下的部分,可以說完全相同。[2] 將「𬽢」字讀為「範」解釋為「法」,從聲韻訓詁上看也很直接。所以此說似乎很容易取信於人。不過,仔細推敲,也還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1]: 舊或釋金文中从女从「己」的用作女姓的「妀」字为「妃」,方濬益《綴遺齋鐘鼎彜器款識考釋》七・六「蘇甫人盤」已指出其非。又甲骨文、金文俱有从女从「巳」之字,舊或釋為「妃」亦不確。《金文編》795 頁卷十二 1958 號釋从女从「巳」之字為「妃」,謂排妃匹之妃當是之譌」,林澐先生《新版金文編正編部分釋字商榷》已指出其無據,應隸定為「𡚱」。吳式芬《攈古錄金文》卷三之一第七頁、高田忠周《古籀篇》三七第二八頁並引許印林說「或即姒字」。《甲骨文字詁林》第一冊 470 頁「𡚱」字下姚孝遂先生按語也認爲當釋為「姒」。
[2]: 看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1022~1023 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 7 月。
Kushim Jiang 御陳劍經典文章
@兔猻 置頂功能不起作用
- 已編輯
比較好的地方在於支持 non-BMP 字符、支持行内圖片且可調大小、支持下劃綫(不過在行内代碼塊内失效)。行内圖片調整大小是通過 [img height=高度 width=寬度]url[/img]
,我目前的設置是行内字圖 width=20
,行間字圖 width=30
。下劃綫是通過 [u]text[/u]
。
旁注和脚注可能不方便實現,目前暫時用了行内代碼塊(或者超鏈接)來代替,但這種代替完全沒有道理,用黑幕也不合適。未編碼字還在考慮使用帶有超鏈接的位圖、IDS、svg 還是別的什麼方法來處理。
IVS測試
神󠄀
神󠄁
現在實現了相鄰下劃綫之間斷開。
現在實現了[u]相鄰[/u][u]下劃綫[/u]之間斷開。